竹蓀為真菌植物門,真菌長裙竹蓀和短裙竹蓀去掉頭部的子實體,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短裙竹蓀菌裙向下鋪開像一條短短的裙子,菌裙網格較大,和長裙竹蓀一樣,短裙竹蓀這一品種具有大程度的異雜臭味,那么短裙竹蓀怎么做更好吃呢?
短裙竹蓀怎么做?
1.用短裙竹蓀做湯
可以用竹蓀和紅棗做一道美味的湯品,這樣做出來的短裙竹蓀湯不僅有紅棗的香甜還有竹蓀的鮮美,首先我們要將干的短裙竹蓀清洗干凈,清洗的時候可以加少量的食鹽,這樣可以使竹蓀的味道更加鮮美,將竹蓀放在清水中泡發,隨后將泡發的短裙竹蓀去掉蓋,紅棗去核弄碎,加入適量的紅糖和水,燉幾分鐘就可以了。
2.炒短裙竹蓀
短裙竹蓀除了燉湯喝還可以炒著吃,秋葵炒竹蓀就是一道非常不錯的選擇,首先將竹蓀清洗干凈,隨后將竹蓀放到清水中泡發,將準備好的秋葵和辣椒切成小塊,同時在鍋中加入適量的水,水開后將切好的秋葵放入水中,焯一下,隨后撈出備用,在鍋中放入適量的食用油油熱后放入秋葵和竹蓀,同時加入適量的鹽和雞精,翻炒均勻,最后在放上辣椒翻炒至熟就可以了。
竹蓀的品種繁多,我國可食用的竹蓀主要有長裙、棘托、短裙竹蓀。短裙竹蓀是鬼筆目、鬼筆科、竹蓀屬的食用菌,有降低中老年人血脂,調節脂肪酸及預防高血壓病的作用。子實體較大,高12-18cm。菌托粉灰色,直徑4-5cm。菌蓋鐘形,高寬各3.5-5cm,具顯著網格,內含有綠褐色臭而粘的孢子液。頂端平,有一穿孔。菌幕白色,從菌蓋下垂直3-5(6)cm,網眼圓形,直徑1-4mm。
野生短裙竹蓀多在夏季5-6月份或秋季9一10月份發生,散生或群生在海拔2000米以下的潮濕溫暖地區。大多分布在高山的南竹、平竹、苦竹慈竹的竹林中或闊葉林地下,偶爾出現于庭院或草地上,云南、浙江、貴州、江蘇、四川、廣東等省都有野生短裙竹蓀分布。
關于短裙竹蓀的知識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了,如果還想了解更多的知識,可以在評論處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