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松茸,流傳最廣的是說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后,松茸是唯一生存下來的物種,從而間接證明松茸具有超強的抗輻射能力。松茸在日本被奉為"神菌", 日本人習慣于秋季食用松茸料理,信奉"以形補形",食之具有強精補腎,健腦益智和抗癌等作用。那么吃松茸真的可以抗癌嗎?
答案是:肯定能,而且抗癌活性很高!對松茸的研究,日本最多,也最成熟,而國內也開展了系列研究,其結論基本一致。比如,早在2001年,江南大學劉萍博士就在《藥物生物技術》發表了《松茸菌絲體糖蛋白MTSGS1 抗癌活性及作用機理的研究》,明確提到:松茸體內外抗腫瘤實驗表明具有較好的抑癌活性,在27類擔子菌抗癌食用菌中抗癌活性位列第二位。
松茸體內含有一種其他任何植物都沒有的特殊雙鏈生物活性物質--松茸醇(RNA),它具有超強抗基因突變能力和強抗癌作用,能自動識別腫瘤細胞所分泌的毒素,靶向性地與腫瘤細胞靠近、結合,通過溶解腫瘤細胞膜和破壞脂質雙層進入細胞內,封閉腫瘤細胞的轉體蛋白受體,阻斷腫瘤細胞的蛋白質合成,使腫瘤細胞不能分裂繁殖以致死亡;破壞腫瘤細胞遺傳復制的DNA基因,從而達到抗基因突變,抑制腫瘤和控制腫瘤復發、轉移的目的。
松茸具有很好的抗腫瘤活性,所含多糖的抗腫瘤活性遠遠高于靈芝,在15種具有抗腫瘤活性的食用菌中居于首位。其子實體熱水提取物(多糖類)對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高達91.8%,對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為70%。另外有研究表明,松茸糖蛋白MTSO對人乳腺癌(MCF-7)細胞系也有抑制作用,作用的同時它對正常細胞的毒性很低。同時松茸多糖還能夠誘導K562細胞凋亡,抑制白細胞增殖;研究還表明肝癌患者在肝癌切除后服用松茸.能夠明顯提高存活率,并且可使GOT,r-GTP,膽紅素值明顯降低。
研究表明,松茸的抗腫瘤作用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直接殺死腫瘤細胞。實驗發現松茸中含有的某些蛋白能直接殺死皮膚癌、子宮癌的癌細胞。另一方面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實驗發現松茸中某些活性糖蛋白能通過抑制癌細胞在周期中S到G2M期的轉化階段抑制HeLa細胞增殖,誘導細胞發生調亡。
我國在松茸抗癌領域的起步較晚,目前僅有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云南白藥等少數機構在從事松茸抗癌的研究和產品開發,加強松茸抗癌科普和松茸抗癌臨床研究對應用松茸這一瀕危物種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松茸貴有它貴的道理,如果經濟條件允許的話,可以經常吃松茸,這樣對身體還是有很多好處的。